海螺水泥被環保部掛牌督辦警醒誰?
安徽省環境保護廳獲悉,因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不過關,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日前被環保部掛牌督辦,并被要求限期整改。
作為一家致力于打造中國乃至亞洲水泥“航母”的上市公司,履行環境保護的社會責任本理所當然。然而,根據2013年上半年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核查和日常督查情況,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在脫硝設施建設和運行方面竟然存在問題,令人有些愕然。
根據當地環保部門的說法,安徽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在環保上確實有欠缺,特別是涉及大氣污染治理的脫硝設施建設和運行存在不規范現象。若不加以整改,將難以完成污染物總量減排目標,且將帶來環境污染隱患,成為大氣污染的“元兇”。從這點上看,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來的水泥“航母”,不僅不值得驕傲,反而會遭到輿論的質疑。
不可否認,出現環保問題的企業肯定不止海螺水泥一家。近年來,在大氣、水等污染減排“黑名單”中,頻頻出現一些“明星”企業的名字。究其以“身”試法的根源,在于相關企業的不自律。從現行環保法律法規看,“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使一些違法排污企業“有恃無恐”。對一些上規模的企業來說,環保設備少開一段時間,可能就有可觀的經濟利益,而即使被“抓”住,區區幾十萬元的罰款,起不到應有的震懾作用。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在當前大氣、水等污染形勢下,嚴堵污染源成為當務之急。一方面,要把生態環境的改善作為約束性指標,納入政府政績考核,鏟除地方保護主義滋生的溫床。另一方面,應加大環境違法懲處力度,對相關企業涉嫌違法違規排污行為的,一經查實就必須嚴懲,以此倒逼企業主動治污。
生態環境關系人民福祉,關乎子孫后代和民族未來。企業應自覺堅守社會責任,特別是品牌企業,在促進企業快速發展的同時,更要讓保護環境成為自覺行動。
上一信息:經濟效益增長回升 遏制過剩初見成效